【问答】坚持不下去怎么办?

2017-04-25 刘锐锋 内德福教育 内德福教育

Born To Try Delta Goodrem - Innocent Eyes

01


在初始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时间这个变量才是“长线”效应的体现者。就好比我们在每天百般纠结要做些什么以及怎么实现的时候,有的人早已经进入自动驾驶状态上路了。


所有的学习方法,都是在能够坚持的条件下才能发挥力量。所有的被称之为习惯的行为,都是在坚持之下才会出现涓滴效应,实现自我塑造。


面对很多的留言以及当面提问:坚持不下去怎么办?因为以前写过不少这样的问答文字,感觉我也是黔馿技穷了,再多说也无益,索性实在一点儿,我试试再拿自己做个实验。所以,我用践行做了一次回答。


每天晚上9:30左右是我的自由阅读时间,一个小时以后上床休息。三周前我尝试改变:打破自己经年累月养成的习惯会面临什么样的困难?


《培养习惯的过程中应该注意些什么?》这篇文章中,我提到几个关键点:


你的“习惯建立计划”具体吗?

有白纸黑字写下来吗?

规避好诱因了吗?

有可视化的进展记录吗?

做到一致性了吗?


(建议在后台回复“习惯”查看相关的几篇文章!)


一个人的生活习惯往往是流水线,像河道一样自然,当下的行为一定和前置行为有关。比如,每天晚上9:30前,我一般是家庭事务、书写、电话咨询等,而9:30左右进行自由阅读几乎是自动化的程序了,要改变就要用一种新的行为来替换它。咱们以前在探讨习惯时提到过查尔斯·杜希格的研究,他在《习惯的力量》中提到:“习惯从来不会消失,它蛰伏在大脑的基底核,当正确的暗示和奖赏出现时,它会再次出现。失忆老人能找到回家的路,老鼠能在巧克力的诱惑下进出迷宫,都是这个道理。”


所以我选择了一个新行为来替代原来的自由阅读,这个行为是——KEEP。作为成人,可以把信息工具用好,和计划相关的事儿都可以交给手机APP来完成,我选择了俯卧撑和深蹲两个项目,接下来就是每天打卡,甚至我现在连打卡都不用了。由于对场地要求不高,家里的阳台就是绝好的选择——省去换衣服鞋子等繁琐步骤(这些行为极有可能成为习惯建立的障碍,哪天嫌麻烦可能就干脆放弃了),直接光脚在地板上进行。



02


还记得厄廷根教授WOOP思维吗?“心理比对”的四个步骤——愿望(Wish)→结果(Outcome)→障碍(Obstacle)→计划(Plan)。以及我在此基础上结合案例给出的优化公式:心理比对(乐观幻想+现实障碍)+行动四要素(时间+内容+方式+目标)。这回又可以在我身上派上用场了。


Wish 愿望:每天晚上9:30做KEEP运动

Outcome 结果:增加上肢和腿部肌肉力量,身体好有精力

Obstacle 障碍:有时候比较累,有时候会外出

Plan 计划:克服困难/抓住机会/预防产生

If…… Then……


如果当天事务没完成,那就不迟于10:30进行训练;

如果当天工作强度大感觉很累,我可以各少做一组深蹲和俯卧撑;

如果当天有推不掉的聚会,我就不喝酒并在9:30之前到家……


(建议在后台回复“WOOP”查看相关的几篇文章!)


事实上,因为运动量选择不太大,坚持了三天我就喜欢上了这种感觉。平时快走时要至少40分钟才会微微出汗,而在家里来上三组深蹲+三组俯卧撑过后,马上就有热汗了,配合呼吸调整,疲惫感马上一扫而光,这种感受也让心理状态发生了变化。


这个新的行为已经成为我的习惯,表面上看,我原来的自由阅读时间因此减少了,但是注意力因为血流、呼吸的变化而比原来更容易集中。本来我计划除了每天在APP上打卡外,还要做一张表每天能看到签到情况,利于执行,结果发现根本用不着了。因为这种好的体验本身就是奖赏。



03


大家可以发现,我改变习惯只是用新的行为代替了旧的行为,而且是一种局部性改变,而没有改变核心习惯,也就是说不损耗或很少损耗我的自律值,这就应了“少就是多”、“慢就是快”这样的原理。


对于培养孩子的习惯来说也是一样,好习惯的养成过程一定是自然而然,在孩子没有快速损失自律值的情形下做到,一切近乎在不经意间。说得专业一些就是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也可以换一个说法:从舒适区(趋于惰性)进入到拉伸区(轻松提升),但不能步子太快而踏入恐慌区(很难达到而带来阻力)。


我所认识的一些家有高中生的家长朋友,因高考的压力对孩子的学习行为表现急躁,恨不得一剂猛药让孩子改头换面。这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除非有极端的突发事件。比如,一个在家备考的高三男生,因高一高二基础薄弱,自律和习惯上都有弱点,本学期初我建议他每天先坐定6小时=上午2h+下午2h+晚上2h(这6个小时有详细安排,其它时间不作硬性要求),适应2个星期以后再加码为3h+3h+2h,“320”模拟考之后他已经从容做到4h+4h+4h了,成绩突飞猛进。还有一个关键信息,他家在老城却非要继续住在新城学校对面的租住房,他说:我要每天看到对面教学楼和宿舍的灯光,让那灯光提醒我要付出不少于他们的努力!



04


在生理和心理学上都已经得到验证,人的习惯的形成,是一个神经回路不断强化的过程。当我们不断地实施相同的行为的时候,传导这一行为信息的神经链的速度会越来越快,线条越来越粗,习惯形成之后,神经元之间形成的通路就会越来越顺畅,习惯坚持得越久,神经的通路就越长。以至于某些行为完全由潜意识支配。


查尔斯·杜希格教授研究发现,习惯的形成包括了暗示、行动和奖赏三个部分。这和WOOP思维并无本质上的差异,暗示对应着心理比对的愿望(W)与障碍(O),行动对应是计划(P)与执行意图(If,Then),而奖赏对应着想要的结果(O)。从行为动词分解的角度来看,我觉得WOOP更好理解也更易操作一些。


斯特纳(Thomas M.Sterner)说过一个人生悖论:“耐心与自律的问题是,要培养它们中的任何一个,需要同时具备它们两个。”事实上,习惯和坚持也是一样,为了养成习惯我们要坚持,而一件事能始终如一地坚持一定是得益于习惯,这两者难分彼此。这就好比,抓好关键点,可以带动一个系统,而这些系统的其他因素也反过来有益于这个关键点。


关于坚持,尚有未尽之言,后续再聊。



您在关注此公众号后,可以回复:习惯、计划、注意力、生命、信、网络、思维、主题、情绪、聪明、想象力、时间管理、教养、爱学习、玩和学、权威、奖励、正强化、梦想、WOOP思维、早恋、情感、嫉妒,等关键词查看以往文字~

--------------------------------------------------------------

内德福教育(Native Education),亲子,心理,学习,青少年自我塑造能力提升引擎,联结你我的学习社。公众号:NativeEDU


Scan QR Code via WeChat
to follow Official Accou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