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的解析(4)

2016-10-20 刘锐锋 内德福教育 内德福教育

本篇分析情绪控制的核心关键词:事实和钝感力。

1


在以前的工作中,我遇到过只要领导一严肃发言就焦虑不堪的同事,他觉得领导的每一项不满都是针对于他的。更为严重的是,他的不安会迁怒于自己的家人。


我们一定都见过那种只能接受表扬而不能接受批评的孩子,即使是客观的建议在他看来也变成了批评,非常强的自贬倾向和“背光心理”使他成了一个自卑的人。


一个大一学生在发给我的邮件中说:我终于自由了。因为再也不用听父亲母亲这两个“孩子”在耳边吵个不停了。她竟然把父母亲的一次吵架做了详细的记录!在这个对话记录里,并没有实质性的意见交换,不是对对方的语气不满,就是怪她的脸色难看,满篇刻薄的语言、恶毒的人身攻击……恐怕他们自己都不知道究竟在为了什么争吵,很难再让人相信他们之间还会有爱的存在,因为场景实录的“证据”就在对他们已经麻木的孩子手上。


当个体对某些小事具备了条件反射般的暗示性,这些情绪反应逐渐成为自动化的,将会为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带来无尽的麻烦。


所以,我们接下来要分析情绪管理中的两个关键词:事实钝感力


2


对外界事物过于敏感的人,长于情感表达,但易于把事实再加工。他们所描述出来的“事实”已经不再是事实,他们坚守心中的“事实”,通过情绪反应的强化把自己置于“受害者”的角度,所以,对外界的反馈就变成了极端化的:“只要是你说的就肯定不对”,“不做贼也心虚”。他们甚至相信“中国房价高是美国对中国暗中发动的经济战争”这样的阴谋论。


事实是什么?


  • 事实一定是简单的。


  • 事实本身客观存在,它不会直接引起人的情绪波动。


  • 对解决问题来说,事实是最有说服力的。


可是,当我们表面上是在分析事实,而没有真正做到情绪抽离的时候,很多问题的真相都永远无从知晓。比如n年前的“我爸是李刚”、“温州女孩自杀”等轰动一时的新闻,谁都不知道真相,谁都不能静下来探寻真相,人们为不知道是不是事实的“事实”在愤怒,恐怕唯一的受益者是媒体,因为我们是用价值观挟持了事实,然后再消费愤怒。对于很多历史亦是如此,太多的转折点都是在从众心理的情绪力量作用下变成了偶然。


回到我们生活的点滴,无论大人孩子,我们在沟通前都基于对事实的陈述,对事实的尊重,就一定会减少情绪化的干扰,减少大量的心理能量消耗,使得沟通真正实现,问题得以顺利解决。


我们的情绪反应若是基于事实,就一定是有利的。因为,人类交流本身就包含了巨量的表情、神态等信息传递,所以才会有同情、体谅、悲悯等感受,这就是情绪的正面力量。


所以,我们的情绪反应之前的那一瞬间,应该插入一声惊雷:是从事实出发的吗?


3


还记得齐达内在2006年世界杯决赛中,在大力神杯的争夺压力下,用头撞倒马特拉奇的行为吧。以及,网球选手威廉姆斯在2009年美国公开赛中先是受挫怒摔球拍,判罚后万众瞩目之下对着司线员大哭,导致失去比赛资格。给我印象至深的是在出局后她说:“在激烈的战斗中,我的激情和情感占了上风,结果我没有理性地应对当时的情况。”


虽然我们不是齐达内,但肯定有“路怒症”的体验,虽然我们也不是威廉姆斯,便对她的话一定是感同身受。


在心理学的研究中发现,所有的高压环境都会引起大脑和身体的反应,心率加快,肾上腺素过多分泌,此时我们的思绪开始剧烈活动,通常伴随着焦虑感。当开始焦虑后,如果我们正在做的事需要大量的认知活动,表现就好不到哪里去。尤其是再有一个哪怕是小得不能再小的诱因,都会情绪失控。


但是,我们不得不去思考,衡量压力没能刚性的标尺,同样的压力环境,为什么有的人感受到的是压力,而有的人却能举重若轻呢?


我在前面曾提到工作记忆,意思是说通过阅读习惯来提升工作记忆,从而提高情绪管理的能力。这是认知科学领域的顶极专家西恩·贝洛克教授的研究成果(前一半是我的实践与推理),以后有机会再详细分析其中的原理。


我们接下来要分析的是情绪管理中的另一个关键词:钝感力。


4


敏感的孩子在学习的过程中是易于分心的,TA在生活中的抗挫表现上往往是纤弱的。


敏感的成人往往一言不合就生闷气吵架剑拔弩张,要么稍有不顺就热情骤降人生无味。


我们需要适度地让自己变得“迟钝”。


钝感力,是渡边淳一先生年逾七旬后的创造,直译为“迟钝的力量”。渡边先生本身是医学博士,阅历丰富,一位长者和智者的思索肯定会给我们带来不凡的人生启示。


钝感力对我们的影响存在于何处呢?


(1)健康。有益的钝感,能够使人的自律神经不易陷入异常的刺激当中,让血管一直保持舒张状态,从而使全身的血液可以顺畅地流淌,这是保证健康最重要的因素。


精神上的紧张、不安、烦躁,以及情绪上的恼恨、愤怒、憎恶,甚至寒冷等都能造成交感神经的紧张。


与之相反,如高兴、舒服的时候,神清气爽、开怀大笑,或处于温暖的环境等等,交感神经则处于平和、松弛的状态之中,能使血管舒张。


钝感的人和敏感的人相比,前者不会造成器官的消耗,可以更为悠闲自在、胸襟开阔地长寿下去。


健康的身体,就是一个充满钝感力的身体。


(2)适应环境的能力


环境适应能力,正是一个人能够立身的前提。


拥有钝感力,能够很快适应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不会斤斤计较于细节,大人不会把工作与私情傻傻分不清。孩子们拥有钝感力,会很快通过人的共性找到伙伴,不会对别人的小毛病耿耿于怀。拥有钝感力,更易于让人集中精力于工作本身,而不会为外界的无关紧要的细节牵扯过多的能量。


(3)精神力量


通过面对负面评价时的反应,可以判断成人的信念。(执着地和上司来追求所谓的公平,这是很多身在职场的人非常愚蠢的一点。)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这就是一种不为外界所动的钝感力。


真正有才能的人应该是精神力量的强大,嫉妒、中伤和刁难至多引发的是短暂的黯淡与失落,反而培养了更为宽广的胸怀,对人性更为透彻的理解反而能让这样的人不会和小哀小愁讨价还价,从而更有定力,更为豁达从容。羁绊是这类人的资源。


对孩子来说,抗挫折能力≈钝感力针对孩子的情绪发展水平,钝感力的培养首要提到的是自信。而孩子自信的建立需要家长掌握爱的五个条件(情感体验;平等关系;无条件;整体接纳,被爱者反馈),平时以赏识优先的原则(切记那些虚假的“你真棒”,而是代以“描述细节+肢体确认”),批评时针对事实准确到位。


前面咱们说过,所谓情商,指的是人的情绪管理能力。而情绪反应的确和人对外界刺激的敏感度有关。“钝感力”作为一种能力,就是选择性地降低自己对事物的敏感度,这甚至是一个刻意练习的过程,以求得自身内心的平衡及与他人和社会的和谐相处。


人的自我提升过程,不就是一个刻意练习的过程吗?

--------------------------------------------------------------

内德福教育(Native Education),亲子,心理,学习,青少年自我塑造能力提升引擎,联结你我的学习社。公众号:NativeEDU

Scan QR Code via WeChat
to follow Official Accou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