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德式的博学与专注,让人生少一些弯路

2017-05-10 刘锐锋 内德福教育 内德福教育



01


人格分析心理学的始创者、弗洛伊德的大弟子,荣格说过一句话:“不是歌德创造了《浮士德》,而是《浮士德》创造了歌德。”


因为荣格的集体无意识论的影响,后人对这句话的解读始终离不开“原型”、“集体无意识”、“原始意象”、“人格”……


抛开心理学、哲学上的思辨,如果我们仔细去解读歌德创作《浮士德》的过程,会有另一种朴素的体会:做某件事之前,你只是你,而自从你开始做某件事并把它完成的整个过程中,你已经不再是你。你被学和习的过程塑造。说得文艺一些就是——实现自我的升华。这种升华,当然和人格有关。无独有偶,荣格还真的说过另一句话,“文化的最后成果是,人格。”


所以,在我自己工作践行的过程中,在多次教师培训中,都喜欢把这句话拿出来与大家分享——“不是歌德创造了《浮士德》,而是《浮士德》创造了歌德。”没错,把工作、生活和其中的一切际遇都当成是一种修行,是正念。我们的经历,我们的主动选择,塑造了今日和明日的自己。


正如,人非生而为父母,而是在孩子互动的过程中成为父母也成为自己。我们并非取得教师资格就能为人师,而是在教学相长的过程中走向专业化。像习惯一样,我们养成习惯,习惯反过来塑造我们。我们做好一件事,这件事反过来也成就了我们。


前两天刚刚读完爱克曼历时9年完成的《歌德谈话录》,无意之间,发现了歌德关于学习的一些观念,他自身就是一个如此难得的样本,阅读时的偶遇实在让人欣喜,与朋友们分享。


02


我们知道歌德恐怕是从那本《少年维特之烦恼》和《浮士德》开始的,但是歌德的多才真是让人叹为观止,兴趣之广让人难以置信,他花过很多功夫研究颜色、植物形态、矿物学和气象学等自然科学,并有相关的著述;对当时英、德、法的历史和哲学也很精通;对于文学的姊妹艺术如雕刻、绘画、建筑和音乐等领域也颇有造诣;在语言学上,他精通希腊语、拉丁语、希伯来语、法语、英语和意大利语,甚至成名之后还做过律师。


但是在歌德晚年与爱克曼对话时,曾说过这样一段话:“我的文学作品屈指可数。其实我应该把更多心思花在自己的本职工作上。如果那个时候我没有把过多的精力花在矿物上,而是合理地安排时间,现在可能已经得到了最美的钻石首饰。”事实上他是用这种开玩笑的方式告诫爱克曼——专一做事有多么重要!他自己多次留下“最难做到的就是让自己专注于一件事上,断绝其他干扰。”这样的感叹。


但事实上,歌德能够做到博学且精专,真的是得益于他的专注。他在行动时只给自己限定一个方向,专心投入于一件事直至成为一名大师。比如在写作这件事上,他对语言的掌握程度完全是多语言自由交流与书写,但当写作时却规定自己必须用德语。正是这样的专注,使歌德对语言的掌握由精通到登峰造极,他甚至被称为现代德语之父,并非虚名。


把某件事做到极致状态,这是每个平凡人都梦寐以求的事。做到精专,不只是强调学习效率以及认知能力,歌德对爱克曼说:“人们都希望自己能同时掌握多种能力。这听起来不错,但人类天生没有这个本领。所以我们必须让自己成为某一个领域中特别的存在。”并用了这样的比喻:“一个人不能骑两匹马,骑上这匹,就要丢掉那匹,聪明人会把凡是分散精力的要求置之度外,只专心致志地去学一门,学一门就要把它学好。”


且慢!歌德的劝告与他本人的学习过程涉猎之广难道不是矛盾的吗?歌德与爱克曼说的这番话是个体经验还是回忆录式的教训?



03


在历史学界,关于古史分期一直有“三论五说”的提法,简单说就是大家对“中国何时进入封建社会”这个问题一直有争议,而且这个争议持续了半个多世纪。


我的老师李新华教授是王梓坤院士的学生,大半辈子都从事随机过程与模糊数学的教学与研究,他对古史分期问题非常关注,并用概率和加权的思维来看待历史与政权的渐近发展,给大家一个全新的思维与视角。


李老师是历史发烧友,他真正的专业是概率统计。两个完全不同的学科体系,恰好给了他“跳出问题看问题”的能力,用数学知识来解决历史问题。知识广博、跨界思维正是这个时代最需要的能力。单一学科的能力容易形成“隧道思维”,在认知上是有缺陷的。从学科心理学的角度来看,知识来来就是一个整体的存在,我们分学科教学的模式最初是为了提升教学效率,现在看它的弊端已经凸显。我在上海做教育相关项目时提出过“主题式学习”,这个提法是基于在家庭内的尝试,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后台回复“主题”或在菜单内查看。


那么,专注与广博,二者是矛盾的吗?究竟如何理解歌德式的博学与专注?



04


在《歌德谈话录》中,爱克曼作为一个倾听者,他的客观记录也容易把我们带到思索状态。歌德谈到“洞察力与行动力”这个问题,这恰好是以上这个疑问的答案。


我们要获得洞察力,就是通过博学,使得信息转化为知识,知识成为组块,再成为看问题的思维。而行动力,是我们在具体行动时不患得患失而是一路前行看到结果或预见到确定性的结果。


所以,歌德说,为了加强对自身专业知识的学习,锻炼洞察力的时候切记不能限制范围。如果只了解本专业的知识,就很容易片面地看待问题。而在行动的时候要限定一个方向,让自己在这条路上与众不同。


事实上,学习永远都是先于创作的。歌德自己一直主张要多学科学习,多范围学习的目的就在于积累,而每一学科的学习要学好则需要专注。歌德专门谈到学和用之间的关系:“理论本身对它自己是没有用处的,但它却使我们相信各种现象之间的关联性。因为我们对自己学习过的东西,归根到底,只有能在实践中运用得上的那一部分才记得住。”而运用和行动力有关,这是走向精专的必经之途。

  

歌德尤其强调向那些经得住时间考验的经典学习,这是学习的捷径,甚至被他认为是资禀高超的表现。“我们要学习的不是同辈人和竞争对手,而是古代的伟大人物。他们的作品从许多世纪以来一直得到一致的评价和尊敬。一个资禀直正高超的人就应感觉到这种和古代伟大人物打交道的需要,而认识这种需要正是资禀高超的标志。”


在学习上力求多方面的见识,而在实践上则专心致志地从事一件事。这就说透了博学和精专的关系。所以,广博与见识有关,而精专与行动力有关,二者并不矛盾。



05


大范围多学科的学习(当然不是泛泛之学)有助于获得洞察力,而有洞察力又能帮助我们在从事某一行业时在行动力达到精专。关于学习前人的优秀作品,爱克曼花了很多的篇幅来记录歌德的谈话。


“国家的不幸在于没有人安居乐业,每个人都想掌握政权;文艺界的不幸在于没有人肯欣赏已经创作出的作品,每个人都想由他自己来重新创作。此外,没有人想到在研究一部诗作中求得自己的进步;每个人都想马上也创作出一部诗来。”


“如果尽早使每个人都学会认识到世间有多么大量的优美的作品,而且认识到如果想做出能和那些作品媲美的作品来,该有多少工作要做,那么,现在那些做诗的青年,一百个人之中肯定难找到一个人有足够的勇气、恒心和才能,来安安静静地工作下去,争取达到已往作品的那种高度优美。有许多青年画家如果早就认识和理解到象拉斐尔那样的大师的作品究竟有什么特点,那么,他们也早就不会提起画笔来了。”


没错,我们在某一方面的才能非常有限时,我们甚至都不能当好一个评价者或鉴赏者。歌德就是因为看了拉斐尔的作品而断绝从事绘画的想法,而在文学的道路上保持专注,做好自己,独树一帜。“说到究竟,最大的艺术本领在于懂得限制自己的范围,不旁驰博骛。”


对于我们的孩子来说,在浪漫期要让TA爱上阅读并广泛阅读,保持好奇和博学的心态,同时发现和培养TA的兴趣点,引领孩子专注于此做到独一无二(切记这不是比较),以至于在精确期和综合运用期能通过最初的兴趣获得持续专注的乐趣,发展为人生志业。这不但需要大胸怀,更需要具体的实践智慧。


为了获得洞察力,我们不但要做一个阅读者,而且还要做越读者(借用台湾郝明义先生的一本书的名字,即跨界阅读)。而在具体做事时要把有限的注意力投入到当下,保持钝感与愚直。



您在关注此公众号后,可以回复:习惯、计划、注意力、生命、信、网络、思维、主题、情绪、聪明、想象力、时间管理、教养、爱学习、玩和学、权威、奖励、正强化、梦想、WOOP思维、早恋、情感、嫉妒,等关键词查看以往文字~

--------------------------------------------------------------

内德福教育(Native Education),亲子,心理,学习,青少年自我塑造能力提升引擎,联结你我的学习社。公众号:NativeEDU

Scan QR Code via WeChat
to follow Official Account